2015-06-05

沥青路面介绍

沥青路面介绍

主要道路路面依使用材料可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简称: 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水泥路面)两大类,若以 力学性质而言,又可区分为「柔性路面」(沥青路面)及「刚性路面」 (水泥路面)两大类。

路面铺设构成之断面,由基层丶底层及面层所构成,层与层之间另有透层丶结合层间之连接。路基之上方为路面,包括基层丶底层丶联结层丶面层 ( 及封层)。基层 ( subbase course) 及底层 ( base course) 承受路面荷重缓和传布於路基。沥青路面系采多层设计,由下往上分别有路基(subgrade)(又称路床)丶基层(subbase course)丶底层(base course)及面层(surface course),面层之上可依需要铺设摩擦层,通常不作为路面结构之一部分。路基为工地原有或人工填筑之土壤基础,基层丶底层及面层三部分称为沥青路面结构。工程司可依需要作适当之调整设计,例如可不设基层,亦有同时不设基层及底层者。越上层所受应力越大,需要越高品质之材料。

emulsified-asphalt

层次名称 厚度 用途 备注
开放级配层沥青混凝土(磨擦层) 1.5~2.5cm 提高摩擦力,减少下雨产生水膜,增加行车安全 目前仅高速公路铺设
沥青黏层 不考虑 界面黏结 铺设开放级配层时才施作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面层 5~30cm 直接承受车辆荷重,提供摩擦力,减少水分及空气渗入路面 --
沥青黏层 不考虑 界面黏结 --
沥青处理底层(联结层) 10~30cm 承受面层传递之应力,并加以分散 地方道路通常不设此层
沥青透层 不考虑 黏结粒料,减少毛细水上升 --
级配粒料底层 20~40cm 承受上传递来之应力,并加以分散,使应力低於其下只基层或路基强度 --
砂石混合料基层 50~100cm 承受上传递来之应力,并加以分散 依设计之需要铺设,常设於桥台背等高填方处,目前砂石缺乏以减少采用此层
路基   承受总荷重 --

透层(prime coat):会渗透入相当深度具粘结粒料丶减少毛细水上升丶缓和级配粒料底层与沥青层间材料介面剧烈差异等作用。在级配粒料底层之上铺设沥青层前洒布。

黏层(tack coat):使两层间产生良好黏结以增进铺面结构强度,也防止水侵入层间而造成沥青剥脱及介面滑动。在分层铺筑时间间隔较久时,或在旧沥青路面加铺(加封)时撒布。

资料来源:网路汇整
 

最新消息